2021高招进行时丨中国传媒大学:取消专业志愿级差 6大专业首次招生
2021-05-26 10:20:1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郑思雯责编:郑思雯

  国际在线消息:《高招进行时》是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1高招专题报道特别推出的视频访谈节目,通过“零距离接触高校招办领导”,为考生提供最新招办资讯。节目将积极邀请部分高校招办“发言人”详解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以及未来职业选择,让考生零距离接触高校最热门专业及最新信息。

  近日,《高招进行时》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副处长张佩佩详细介绍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招生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副处长张佩佩

  简问简答

  问题1:学校分类?

  中国传媒大学是所具有传媒特色的综合类大学,涵盖了文、工、艺、管等多学科。

  问题2:所在城市?

  北京

  问题3:优势专业?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工程、动画、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产业管理、录音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视觉传达技术、影视摄影与制作、汉语言文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问题4:2021年有哪些新增专业?

  2021年,普通类有艺术管理、跨境电子商务、广告学(计算广告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方向)、智能装备与系统(演艺工程与智能技术方向)、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6个专业是首次招生。

  问题5:选择传媒大学最大的理由是什么?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是“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忠诚、自信、包容、竞先”是中传的文化基因。选择中国传媒大学,投身传媒事业,成就人生理想!

  问题6:传媒大学就业优势?

  学校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影集团、北京电视台、阿里影业、乐视影业、凤凰卫视、新浪传媒、百度传媒、国家大剧院、空政电视剧艺术中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光线传媒、江苏广播电视集团、湖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传媒机构、文化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即便在实习岗位也承担着重要的一线工作,得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毕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下为本次访谈详细实录:

  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1高招进行时》主题访谈节目,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副处长张佩佩,节目的开始首先请张老师介绍下2021中国传媒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办学特色?

  张佩佩: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坚持“一流导向、系统治理、创新驱动、交叉融合、特色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理念,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构建了“文工艺管”为核心,多学科门类交叉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全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向着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构建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优势学科众多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知名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也请张老师介绍下2021年传媒大学优势学科专业有哪些?

  张佩佩:我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现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84个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取消专业志愿级差 6大专业首次招生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的招生政策和计划是怎样的?与往年有什么变化,计划招生人数有无增加?有无新增专业?

  张佩佩:在招生政策上,今年我们跟很多高校一样取消了专业志愿级差。招生计划基本与往年持平,还请考生和家长们请密切关注我校后续公布的分省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

  2021年,普通类有艺术管理、跨境电子商务、广告学(计算广告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方向)、智能装备与系统(演艺工程与智能技术方向)、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6个专业是首次招生。智能装备与系统(演艺工程与智能技术方向)是工学和艺术学交叉型“新工科”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理工基础和一定的舞台艺术素养的人才。计算广告作为一门交叉融合学科,通过交叉融合的课程安排,丰富的实践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在广告领域的计算能力、智能广告创造能力、智能广告应用能力,探索文理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计算广告行业人才发展需要。

  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章程与官方发布的相关招生信息

  主持人:对于意向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生,需要考生重点注意哪些关键点?往年录取能否和考生分享一下?

  张佩佩:我校2021年的招生章程近期将面向社会公布,请考生们一定仔细阅读,里面有各类别专业的录取规则等信息。我们分省的招生计划也即将面向社会公布,考生们届时可登陆我校本科招生网查询自己省份的招生计划和专业,网上还有近几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和排名供大家参考,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拨打我们招生咨询电话。

  与世界100多所知名大学签订学生交流交换协议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优势有哪些?

  张佩佩:学校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知名大学签订了学生交流交换协议。这些知名大学有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学校目前有短期交流、学期交换和3+1或者2+2联合培养项目。此外,我校还有传播学和广告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就业前景广阔,去年毕业生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录用比例最高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方向是怎样的?

  张佩佩:根据我校就业部门的相关数据,截止2020年10月31日,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继续深造831人(占37.96%),其中国内升学463人,占比55.7%;出国(境)留学368人;直接工作875人(占 39.97%)。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统计,中国传媒大学2020届单位录用就业毕业生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例最高,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第三为教育业。

  提前了解感兴趣的专业 并查看学校近三年录取分数情况

  主持人:选大学报专业是每个高考家庭都非常关注的,如何选大学报专业以及志愿填报技巧,请张老师对于2021年即将报考的学生和家长给予一些建议?

  张佩佩:建议考生们首先把握自己的专业兴趣,提前到学校的招生网上了解下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查看近三年录取分数情况,结合我校的招生专业和计划情况,对比与自己分数匹配的专业,及时咨询学校招生政策以及录取把握情况等填报志愿。

  调整好心态 保证好睡眠 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的到来

  主持人:最后请张老师再次留下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的官方联系方式?为考生送上今年的祝福语,为高考学子们加油 !

  张佩佩:高考在即,对考生们而言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希望大家能放下压力,调整好心态,保证好睡眠,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的到来。中国传媒大学是一个能让你点亮心灯的地方,欢迎有理想、爱传媒的同学报考中国传媒大学。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老师今天做客我们节目,为我们带来这些精彩的分享,今天的节目就到这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图文/梁丽娜)

  学校咨询电话:(010)65779370  65779256  65779141(传真)

  学校咨询邮箱:cuczsb@cuc.edu.cn

  学校官方微信:中国传媒大学本招(微信号CUC-zsc)

  学校本科招生网:http://zhaosheng.cuc.edu.cn/

  “智能咨询”系统:http://zszx.cuc.edu.cn/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