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应用型高校“工程图学” 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08-03 10:01:12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消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行业背景深厚、工程实践特色鲜明的北京市属院校,自1978年建校起就有“机械制图”这门课。它是面向学校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约1200名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技术基础必修课,是工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第一门课程,对学生遵守工程规范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为工程专业认证以及一流专业建设起到重要支撑。遵循应用型院校学生认知习惯,重构以“基本体”为切入点, “轴测图”贯穿始终,“换面法” 碎化的课程内容框架,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方法路径,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全程开展浸润式课程思政。

 按照因材施教和聚焦产出的策略,开展云班课+“黄金分割”课堂教学模式

  “黄金分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对课堂时间进行黄金比例分割,即:约三分之一时间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约三分之二时间教师精讲。每次课前都在云班课里推送本次课的课件和慕课链接,发布自主学习题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中约三分之一时间借助云班课平台开展同伴互教、展示讨论、分组探究、做中学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约三分之二时间教师以问题驱动、案例分析法、传统的木模与三维造型和3D打印等现代技术相结合、引入工程案例这些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及应用能力。课后将真实工程案例以项目的形式由学生在线下进行主动探究实践。提供难度不同的实践项目供选择。项目实践包括个人独立实践、小组协作实践、小组展示组成。云教材和慕课构成的立体化线上资源,辅助学生完成自主实践。运用云班课、微信等实现对学生跨时空的个性化辅导。

  以知识应用和工程意识培养为目标,开展课内与课外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

  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化需求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实践模块和能力提升模块,在大一到大三分阶段分层次课内与课外同时进行。解决了制图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序衔接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不断上升的发展空间。

  课内课外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

  创建“制图手工工作坊”,指导学生自主拼接100多种“拆分式组合体和轴类零件实训教学模型”及“榫卯”等构件,将工程实践和传统文化引入课程教学活动之中。搭建学生竞赛、URT项目训练、“绘图会友”社团活动、技能认证考试多维发展的平台。以赛促学,社团学员开展拆画鲁班锁、设计榫卯等构件活动,既提升图学思维能力,又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的科研队伍吸纳那些对科研感兴趣的本科学生进来,在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图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

  坚持立德树人,开展课程与思政互融的同向同行教学模式

  基于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在充分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及工程师精神的培养融入其中。在三维造型实践环节中设计了“识榫卯”这一教学活动,从中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了学生设计兴趣、设计思维、设计能力。

测绘孔明锁-孔明锁三维造型-3D打印孔明锁-装配孔明锁

  学生榫卯构型作业

 育人效果显著,发挥示范效应

  课程采用了基于考核内容支撑课程目标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的成绩分析法和学生自我评价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同时,采用课程建设评估、同行听课、专家听课和学生评教等方式,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都为优秀。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和北京市大学生大赛获奖约150人次,尤其是近几年获奖数量和级别逐年提升。学生参加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URT 17项,指导本科生发表文章11篇,6项被评为校级优秀URT项目。已获得授权专利12项。2017年所带班级学生创业团队入选“全国高校优秀创业项目”百强。

  

  近四年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大赛获奖情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主编教材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一作论文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机械制图”获北京高校 “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教学团队成员全部获过各级各类教学奖项,教研室获得校级“三全育人”先进集体。

  课程建设得到教指委图学分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田凌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衍聪教授、国家级图学名师、北京理工大学焦勇和教授等专家和同行的充分肯定。(图/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文/杨钧喆)

编辑: 郑思雯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