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某知名小学推送的以苏轼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刷屏朋友圈,还被一些媒体公众号转载,这些小学生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口号:“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然而,当大家看完文章和该公众号列出的学生“小课题”后议论纷纷各持己见,其中北京大学国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发文痛批,说这种研究方式残害孩子。
那么,小学生该怎么做学术研究?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教育领域推广?放眼世界,美国有项目学习法,日本有自主研究作业,二者都强调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调查,实现深度学习。他们相信,一个主动追蝴蝶的孩子会比后面有人追着赶的孩子跑得快,也跑得久,后者一旦有压力就放弃了,但前者一定能凭借着浓烈的兴趣跑下去。
美国
美国小学教育中很典型的教学设计是“项目学习法”,即把一个知识点作为一个项目,学生自主调查和研究与这个项目有关的内容,最后把所得的知识通过不同的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如撰写研究报告、进行实地调查、出版手册新书等,而这些知识在孩子的大脑里是一张立体的网络。许多美国教育专家都倡导这种主动学习方法,他们认为:“一个主动追赶蝴蝶的孩子会比后面有人追着赶的孩子跑得快,也跑得更久,后者一旦有压力可能就放弃了,但前者一定是凭借着浓烈的兴趣跑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小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拟定选题、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撰写内容、绘图和编辑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并有足够的自由度来发挥创意并决定作品的内容。
研究报告——“云彩的奥妙”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安德森小学是一所著名的公立学校,该校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课是学校的特色课程,这门课的作业不是每天要写多少作文,而是完成偏重研究性的任务。当秋季学期开始时,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会接到作业指令:每一位同学都要选取一样事物为主题,撰写细致的研究报告,时间期限为一个半月。
去年,根据老师们的评选,有十位同学的研究报告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其中,来自曼哈顿的萨拉就是其中之一。萨拉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小女孩,她想研究云,通过在网上查资料、去学校和曼哈顿图书馆找文献、实地走访研究机构,萨拉在报告里写了云的形成、分类、天气、特性、影响等等。她的报告一共34页,文字中还穿插着图片和图表,甚至还有她和研究机构人员的合影照片。
尽管报告占用了萨拉五个周末的时间,她却说:“我觉得很好玩,我还去曼哈顿中央公园采访了一些游客,他们的回答都很有趣。”常年执教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老师布林登评价自己的学生:“不仅仅萨拉很有兴趣,孩子们都在充分发挥想象力,没有约束地去尝试、去创作,我们希望每一位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布林登说,教学校这门特色课程压力不小,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引导、启发孩子,培养孩子带有批判意识的思想,并能够使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理有据地影响他人。
实地调查——“怎样开一个帽子店?”
波士顿布莱德利小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总是鼓励孩子们去进行实地调查,最后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调查过程,并得出一个结论。
例如,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课后作业题目是“如果要开一个帽子店,需要收集哪些资料?要调查哪些人?提哪些问题?你从调查中得到了怎样的结果?”这道题目限定了字数要求,旨在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等到老师将作业收上来,发现孩子们设计的实地调查问题很有意思:你喜欢棒球帽还是毛线帽?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帽子?你喜欢什么时候戴帽子?根据这三个问题,孩子们广泛地调查了家人、邻居、路人,最后得出了结论:人们喜欢在外出的时候戴帽子,夏天以遮阳为目的,冬天以保暖为目的,所以要开帽子店进货时必须区分季节性,要提前售卖冬季的毛线帽子或夏季的遮阳帽子。
到了小学四年级,孩子们的实地调查作业就复杂了许多,比如“去超市找出所有用土豆做成的食物”,这么做是为了写一个小故事,探究土豆如何变成各种食物。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选择一家较大的食品专卖超市,把孩子放在那里,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威廉姆斯的妈妈就是这么做的,她说:“我的孩子对待这项作业非常认真,他在里面待了4个半小时,将食品包装背面的配方表仔细地看了一遍,最后挑出了13种土豆食品。他很清楚,薯片只能算一种土豆食品,哪怕是不同的品牌。”尽管威廉姆斯的这次作业耗时很长,他离开超市时饿得饥肠辘辘,但他的妈妈觉得孩子掌握了许多生活常识,“孩子至少知道了超市货架的摆放规律与分类,他还知道他最喜欢吃的薯片是3.5美元,并了解了许多我都没听过的食品添加剂名字。”
手册新书——“我最喜欢的水母”
华盛顿州西雅图布莱恩特小学有一个“出版手册新书”的任务,从三年级开始,每位同学至少能获得两次出书的机会,虽然发行量只有一本,但该名同学需要参加学校的展示,向全校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写的手册新书。
通常,完成这项作业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学生首先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按照市面上的出版物规格制作成专业的手册,包括设计封面、划分章节、制作图表、介绍作者、编辑目录等。例如,10岁的恩蒂最喜欢的动物是水母,她花了许多时间去搜寻水母的资料,在她的新书中,第一个章节就是告诉大家关于水母的趣事,试图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个章节讲述水母的生活环境;第三个章节是她手绘的水母身体结构图……最后一页则是恩蒂给自己写的介绍:“我是布莱恩特小学五年级的恩蒂,我喜欢去海洋馆里看水母,希望看完这本书后,你也能更了解这个可爱的海洋小生物。”
英国
小学生研究大黄蜂觅食 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10年12月22日,英国德文郡布莱克·沃顿小学的孩子们在《生物学通讯》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大黄蜂觅食行为的研究论文,当时,这是国际学术刊物首次发表由小学生完成的科研论文。《生物学通讯》由英国皇家学会主办,英国皇家学会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科学组织,该学术刊物也是属于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学术刊物。英国皇家学会发言人称,小学生的这篇论文通过了该学术刊物正常的同行评议审稿流程。
论文的科研指导者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洛托博士,洛托博士说:“对于这个观察大黄蜂认知能力的实验,我提供了实验工具,并辅导孩子们写成研究论文,整个实验设计和数据的获取都是由小学生自主完成。”在这些小学生看来,他们并没有在做科研学术实验,而是和大黄蜂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游戏:孩子们使用了洛托博士提供的有机玻璃面板,该玻璃面板可以模拟花朵,面板上有4个方针,每个方针中有16个圆圈,圆圈可以自动变色,圆圈的凹槽里还盛有糖水充当花蜜。
孩子们自行设置了规则:当每个方针周边为黄色且中间4个圆圈为蓝色,或周边为蓝色而中间为黄色时,中间4个圆圈中有糖水,大黄蜂很快就学会了判断这种模式,它们到中间采蜜的成功几率高达90%以上。为了探索大黄蜂的判读能力,孩子们还设计了对比实验,即将中间4个圆圈改为绿色,周边仍是黄色或蓝色,这组大黄蜂的采蜜地点因此分散开来。其中一位小学生在论文里写道:“这说明在第一个实验中,它们不是简单地记住到中间采蜜,而是学会了根据颜色来判断去哪里,可以看出它们比较聪明,能够将原来的颜色模式推广到新的颜色模式。”
对于孩子们取得的骄人成绩,布莱克·沃顿小学校长戴夫说:“灌输式教育只会教给学生已有的知识,但在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等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要找到某项具体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在社会环境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索规律的能力。”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伊瓦拉教授在《生物学通讯》的评论文章里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以前研究人员只知道蜂类有很强的空间判断能力,实际上,大黄蜂还有观察和学习颜色组合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自然环境中,大黄蜂拥有可以辨识花朵的能力,因此,伊瓦拉教授认为,小学生们获得了一个真正全新的发现。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