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有多火? 全球学习使用汉语人数已超1亿

分享到:

重心下移 海外汉语热呈低龄态势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开设了汉语课,使我从小便与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的孔子学院故事”主题开放日活动上,正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中医研究生的法国姑娘安娜,用流利的汉语与大家分享了她15岁开始学汉语并由此爱上中医的故事。

在安娜的家乡法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学习汉语的机会。2016年,法国有7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2万名中小学生在学汉语,这一数字是2004年的500多倍。

在英国,首家以中文为主的双语托儿所日前在伦敦成立。不过,这家向咿呀学语的婴幼儿教授中文词汇和歌曲的托儿所价格不菲,每周10小时的中文课程每月收费近1500英镑。

据一项针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调查显示,在除印欧语系之外的语言中,英国父母最希望孩子学习中文;超过半数的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有助于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也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接触中国的文化。

过去,各国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各国汉语教学普遍向低龄化、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社会各界支持度、家庭参与度越来越高,汉语教学正在由过去少数人的兴趣更多变成学校、家庭广泛参与的事情,年青一代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出生在中俄边境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俄罗斯女孩莉利娅告诉记者,汉语在她的家乡热得“发烧”,成为小孩子炫耀的法宝。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8倍。在美、英、法、泰、韩等众多国家,汉语教学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延伸,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成为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增长极”。

马箭飞告诉记者,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语言铺路 汉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你好,我叫李娜,我是肯尼亚人,我来广州上学,学汉语,我觉得汉语很有意思,但语法、声调有点难,嗯……”在2017海丝博览会的休息厅,李娜忽然有些卡壳,低头一笑。虽然有些停顿,甚至吐字不清,但在一个多月前,李娜还是汉语“零基础”,现在已经能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在沿线城市投资建厂,这使汉语国际化迎来新的重大契机。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外企业聘用外方员工达150万人,这个数字是2014年的1.8倍。

“所在国会讲汉语的人才奇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炜的团队通过走访“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企业发现,这是当前制约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瓶颈。

“汉语培训对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发展意义重大。”肯尼亚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冼伟坚表示,中国有100多家企业在肯尼亚投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认同、能用汉语工作的双语职业人才,中山大学中文系联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试点推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培训班。首期已于7月31日开班,56名学员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等32个国家。

2013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发布联合声明和公报,提出支持汉语教学和孔子学院建设。学习汉语成为许多国家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与“潮流”。

目前,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设立135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46万人,文化活动受众270万人,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7.3%和14%,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告诉记者:“真正能体现汉语地位的,应该是国际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影响语言传播和竞争的根本因素还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实力,其中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今天,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记者 柴如瑾 王忠耀)

重心下移 海外汉语热呈低龄态势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开设了汉语课,使我从小便与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的孔子学院故事”主题开放日活动上,正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中医研究生的法国姑娘安娜,用流利的汉语与大家分享了她15岁开始学汉语并由此爱上中医的故事。

在安娜的家乡法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学习汉语的机会。2016年,法国有7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2万名中小学生在学汉语,这一数字是2004年的500多倍。

在英国,首家以中文为主的双语托儿所日前在伦敦成立。不过,这家向咿呀学语的婴幼儿教授中文词汇和歌曲的托儿所价格不菲,每周10小时的中文课程每月收费近1500英镑。

据一项针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调查显示,在除印欧语系之外的语言中,英国父母最希望孩子学习中文;超过半数的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有助于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也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接触中国的文化。

过去,各国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各国汉语教学普遍向低龄化、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社会各界支持度、家庭参与度越来越高,汉语教学正在由过去少数人的兴趣更多变成学校、家庭广泛参与的事情,年青一代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出生在中俄边境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俄罗斯女孩莉利娅告诉记者,汉语在她的家乡热得“发烧”,成为小孩子炫耀的法宝。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8倍。在美、英、法、泰、韩等众多国家,汉语教学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延伸,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成为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增长极”。

马箭飞告诉记者,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语言铺路 汉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你好,我叫李娜,我是肯尼亚人,我来广州上学,学汉语,我觉得汉语很有意思,但语法、声调有点难,嗯……”在2017海丝博览会的休息厅,李娜忽然有些卡壳,低头一笑。虽然有些停顿,甚至吐字不清,但在一个多月前,李娜还是汉语“零基础”,现在已经能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在沿线城市投资建厂,这使汉语国际化迎来新的重大契机。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外企业聘用外方员工达150万人,这个数字是2014年的1.8倍。

“所在国会讲汉语的人才奇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炜的团队通过走访“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企业发现,这是当前制约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瓶颈。

“汉语培训对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发展意义重大。”肯尼亚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冼伟坚表示,中国有100多家企业在肯尼亚投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认同、能用汉语工作的双语职业人才,中山大学中文系联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试点推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培训班。首期已于7月31日开班,56名学员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等32个国家。

2013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发布联合声明和公报,提出支持汉语教学和孔子学院建设。学习汉语成为许多国家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与“潮流”。

目前,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设立135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46万人,文化活动受众270万人,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7.3%和14%,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告诉记者:“真正能体现汉语地位的,应该是国际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影响语言传播和竞争的根本因素还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实力,其中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今天,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记者 柴如瑾 王忠耀)

重心下移 海外汉语热呈低龄态势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开设了汉语课,使我从小便与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的孔子学院故事”主题开放日活动上,正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中医研究生的法国姑娘安娜,用流利的汉语与大家分享了她15岁开始学汉语并由此爱上中医的故事。

在安娜的家乡法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学习汉语的机会。2016年,法国有7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2万名中小学生在学汉语,这一数字是2004年的500多倍。

在英国,首家以中文为主的双语托儿所日前在伦敦成立。不过,这家向咿呀学语的婴幼儿教授中文词汇和歌曲的托儿所价格不菲,每周10小时的中文课程每月收费近1500英镑。

据一项针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调查显示,在除印欧语系之外的语言中,英国父母最希望孩子学习中文;超过半数的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有助于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也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接触中国的文化。

过去,各国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各国汉语教学普遍向低龄化、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社会各界支持度、家庭参与度越来越高,汉语教学正在由过去少数人的兴趣更多变成学校、家庭广泛参与的事情,年青一代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出生在中俄边境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俄罗斯女孩莉利娅告诉记者,汉语在她的家乡热得“发烧”,成为小孩子炫耀的法宝。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8倍。在美、英、法、泰、韩等众多国家,汉语教学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延伸,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成为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增长极”。

马箭飞告诉记者,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语言铺路 汉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你好,我叫李娜,我是肯尼亚人,我来广州上学,学汉语,我觉得汉语很有意思,但语法、声调有点难,嗯……”在2017海丝博览会的休息厅,李娜忽然有些卡壳,低头一笑。虽然有些停顿,甚至吐字不清,但在一个多月前,李娜还是汉语“零基础”,现在已经能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在沿线城市投资建厂,这使汉语国际化迎来新的重大契机。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外企业聘用外方员工达150万人,这个数字是2014年的1.8倍。

“所在国会讲汉语的人才奇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炜的团队通过走访“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企业发现,这是当前制约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瓶颈。

“汉语培训对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发展意义重大。”肯尼亚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冼伟坚表示,中国有100多家企业在肯尼亚投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认同、能用汉语工作的双语职业人才,中山大学中文系联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试点推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培训班。首期已于7月31日开班,56名学员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等32个国家。

2013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发布联合声明和公报,提出支持汉语教学和孔子学院建设。学习汉语成为许多国家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与“潮流”。

目前,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设立135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46万人,文化活动受众270万人,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7.3%和14%,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告诉记者:“真正能体现汉语地位的,应该是国际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影响语言传播和竞争的根本因素还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实力,其中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今天,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记者 柴如瑾 王忠耀)

重心下移 海外汉语热呈低龄态势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开设了汉语课,使我从小便与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的孔子学院故事”主题开放日活动上,正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中医研究生的法国姑娘安娜,用流利的汉语与大家分享了她15岁开始学汉语并由此爱上中医的故事。

在安娜的家乡法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学习汉语的机会。2016年,法国有7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2万名中小学生在学汉语,这一数字是2004年的500多倍。

在英国,首家以中文为主的双语托儿所日前在伦敦成立。不过,这家向咿呀学语的婴幼儿教授中文词汇和歌曲的托儿所价格不菲,每周10小时的中文课程每月收费近1500英镑。

据一项针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调查显示,在除印欧语系之外的语言中,英国父母最希望孩子学习中文;超过半数的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有助于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也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接触中国的文化。

过去,各国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各国汉语教学普遍向低龄化、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社会各界支持度、家庭参与度越来越高,汉语教学正在由过去少数人的兴趣更多变成学校、家庭广泛参与的事情,年青一代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出生在中俄边境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俄罗斯女孩莉利娅告诉记者,汉语在她的家乡热得“发烧”,成为小孩子炫耀的法宝。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8倍。在美、英、法、泰、韩等众多国家,汉语教学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延伸,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成为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增长极”。

马箭飞告诉记者,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语言铺路 汉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你好,我叫李娜,我是肯尼亚人,我来广州上学,学汉语,我觉得汉语很有意思,但语法、声调有点难,嗯……”在2017海丝博览会的休息厅,李娜忽然有些卡壳,低头一笑。虽然有些停顿,甚至吐字不清,但在一个多月前,李娜还是汉语“零基础”,现在已经能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在沿线城市投资建厂,这使汉语国际化迎来新的重大契机。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外企业聘用外方员工达150万人,这个数字是2014年的1.8倍。

“所在国会讲汉语的人才奇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炜的团队通过走访“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企业发现,这是当前制约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瓶颈。

“汉语培训对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发展意义重大。”肯尼亚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冼伟坚表示,中国有100多家企业在肯尼亚投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认同、能用汉语工作的双语职业人才,中山大学中文系联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试点推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培训班。首期已于7月31日开班,56名学员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等32个国家。

2013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发布联合声明和公报,提出支持汉语教学和孔子学院建设。学习汉语成为许多国家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与“潮流”。

目前,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设立135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46万人,文化活动受众270万人,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7.3%和14%,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告诉记者:“真正能体现汉语地位的,应该是国际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影响语言传播和竞争的根本因素还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实力,其中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今天,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记者 柴如瑾 王忠耀)

重心下移 海外汉语热呈低龄态势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开设了汉语课,使我从小便与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的孔子学院故事”主题开放日活动上,正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中医研究生的法国姑娘安娜,用流利的汉语与大家分享了她15岁开始学汉语并由此爱上中医的故事。

在安娜的家乡法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学习汉语的机会。2016年,法国有7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2万名中小学生在学汉语,这一数字是2004年的500多倍。

在英国,首家以中文为主的双语托儿所日前在伦敦成立。不过,这家向咿呀学语的婴幼儿教授中文词汇和歌曲的托儿所价格不菲,每周10小时的中文课程每月收费近1500英镑。

据一项针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调查显示,在除印欧语系之外的语言中,英国父母最希望孩子学习中文;超过半数的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有助于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也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接触中国的文化。

过去,各国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各国汉语教学普遍向低龄化、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社会各界支持度、家庭参与度越来越高,汉语教学正在由过去少数人的兴趣更多变成学校、家庭广泛参与的事情,年青一代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出生在中俄边境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俄罗斯女孩莉利娅告诉记者,汉语在她的家乡热得“发烧”,成为小孩子炫耀的法宝。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8倍。在美、英、法、泰、韩等众多国家,汉语教学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延伸,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成为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增长极”。

马箭飞告诉记者,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语言铺路 汉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你好,我叫李娜,我是肯尼亚人,我来广州上学,学汉语,我觉得汉语很有意思,但语法、声调有点难,嗯……”在2017海丝博览会的休息厅,李娜忽然有些卡壳,低头一笑。虽然有些停顿,甚至吐字不清,但在一个多月前,李娜还是汉语“零基础”,现在已经能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在沿线城市投资建厂,这使汉语国际化迎来新的重大契机。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外企业聘用外方员工达150万人,这个数字是2014年的1.8倍。

“所在国会讲汉语的人才奇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炜的团队通过走访“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企业发现,这是当前制约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瓶颈。

“汉语培训对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发展意义重大。”肯尼亚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冼伟坚表示,中国有100多家企业在肯尼亚投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认同、能用汉语工作的双语职业人才,中山大学中文系联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试点推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培训班。首期已于7月31日开班,56名学员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等32个国家。

2013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发布联合声明和公报,提出支持汉语教学和孔子学院建设。学习汉语成为许多国家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与“潮流”。

目前,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设立135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46万人,文化活动受众270万人,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7.3%和14%,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告诉记者:“真正能体现汉语地位的,应该是国际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影响语言传播和竞争的根本因素还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实力,其中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今天,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记者 柴如瑾 王忠耀)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网新华网教育新华网教育人民网教育人民网教育央视网央视网央广网教育央广网教育中国网教育中国网教育光明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15162912光明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半月谈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2942半月谈中国科技网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356中国科技网中工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613中工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