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相辉映 AI演绎“瑶族舞曲”香港浸会大学交响乐团举办周年音乐会
2024-04-22 10:36:42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承载着中外文化的熠熠光辉,“创意之都”香港将迎来城中文化盛事——香港浸会大学交响乐团周年音乐会2024。

  音乐会于4月19日、20日连奏,假香港浸会大学大学会堂举行。 音乐会以「乐汇中西」为主题,用西方交响乐揭开序幕,并融合中国传统音乐,为观众带来别具特色的视听飨宴。

  乘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巨浪”,本场音乐会将发挥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浸大优势,将AI技术与音乐交织,为演奏曲目的表达增光添彩,让顶级艺术与未来科技擦出火花,见证艺术与科技的又一次“共生”。

  融会中西文化 助力香港成为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植根于中国文化,又拥有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香港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为响应特区政府的号召,香港浸会大学(浸大)用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蕴和充满活力的艺术社群,助力艺术文化的全面发展,锐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浸大校长卫生江教授表示:今年音乐会的主题,体现了浸大致力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并向全世界展现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的中华艺术。 

  音乐会特别邀请到著名小提琴家姚珏女士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是跨文化音乐协作的经典杰作,揉合了中国民谣旋律和乐器,以及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和管弦乐编曲。

  交响乐团还会于音乐会上演奏诞生于20世纪的管弦乐代表作品《瑶族舞曲》。 这首乐曲结合了中国民谣的元素以及交响乐的曲式,生动展现瑶族群众欢歌热舞的喜庆面貌,是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和西方管弦乐技巧相互交融的典范。

  身兼浸大交响乐团及香港巴洛克室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的潘明伦教授表示:《瑶族舞曲》及《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均根植于中国音乐的传统及文化,同时融入了西方交响乐元素。 

  引领艺科发展 创造学术研究领域新高峰

  一直以来,浸大被誉为创意艺术的摇篮。 过往,浸大音乐系、电影学院、视觉艺术院屡开香港先河,培育了无数创意艺术人才。 近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浸大全力把握最新机遇,借跨学科之优势,推进以先进技术带动艺术创新的探索,书写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华章。

  与浸大交响乐团同台演出的包括运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虚拟舞者,这也是本次音乐会的一大亮点。 为呈现这首作品,浸大音乐和技术团队早前专门访问瑶族主要聚居地广西,记录当地的民谣、舞蹈、文化和风景。 浸大创意艺术学院院长潘明伦教授表示:我们这次亲身前往当地,才发现瑶族人们在采茶叶时,会唱歌给男(女)朋友听。 他们美丽的民族服装、舞蹈,聊天、说笑,是我们非常想向观众分享的。 

  “向观众分享”的技术实现,由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陈杰博士所带领的技术团队完成。 陈杰介绍道:团队在瑶族村落收集了动作捕捉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动作智慧挖掘这些数据中蕴含的运动学和文化特征,组成了在音乐会中所见的瑶族舞蹈和民族仪式。 观众还将看到浸大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人类虚拟化身的外观幻象会身穿瑶族特色民族服饰,同时视觉呈现他们美丽的居住环境。

  在美轮美奂的剧场场景下,我们希望通过AI让观众体会来自中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瑶族的歌舞和生活形态。 陈杰博士说道。

  潘明伦教授表示:我们在《瑶族舞曲》的表演注入人工智能舞者和其他视觉元素,将多元化的艺术成分共冶一炉。 这种结合使不同文化、科技融会贯通,为观众创造出独特、多层次的沉浸式体验。 

  音乐会让艺术科技成果在香港绽放,展示出大学利用科技开拓文化边界的探索方向。 在浸大的推动下,艺术正在突破传统框架、超越固有想象,为香港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发展作出范本。

  衞炳江教授表示:我们正采用独特和创新的方法,利用科技元素,让中西音乐以至其他形式的艺术在音乐会上激发出崭新的艺术体验。 

  创新之火与传统之美交相辉映,浸大一直走在艺术科技教育研究的前沿,致力于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 浸大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艺科平台,以科技的进步性和前瞻性为艺术增添全新表达,为艺科产业可预见的未来贡献力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