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招办说备考——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2-04-19 14:59:57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消息:2022年高考进入倒计时阶段,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常态化挑战面前,考生们依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高效复习?如何缓解紧张情绪?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备考?有哪些渠道了解到最新招考政策?

  为帮助广大考生家庭搭建一个权威的高招咨询平台,国际在线教育频道在2022高招进行时专题报道中特别推出 “招办说备考”内容,邀请部分高校招生负责人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解读最新招考政策,帮助考生复习备考,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一所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特色鲜明的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西、南、东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

  学校现为黑龙江省国内“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国家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0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5个、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5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获评B等级(全国前20%~3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65个本科专业中,有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防工业511”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15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9人。博士生导师109人,硕士生导师513人,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

  学校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学校现有2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有国家部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7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20个。主办4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3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6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226项。

  70多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培养了以院士、将军、企业家、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为代表的20多万优秀校友,被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和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扬优良传统,聚力内涵建设,加快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向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前进,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欢迎关注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zs.hrbust.edu.cn/,联系方式:0451-86390111。   

  一番春华,终获秋实,愿所有考生在2022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奔向下一站的热爱与前程,未来可期!2022!我们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等你!(图文/杨钧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