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应成为中小学校的同盟军、资源库、能量源
2022-02-22 11:16:17来源: 光明日报

  在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深化作业减负、落实课后服务等一系列刚性要求予以落实之后,如何继续深入、如何长效发力,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经过前期的政策“组合拳”,校外培训机构的种种乱象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家长和学生以补课、提分、刷题维系学业优势的观念还难以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因此,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是当下让“双减”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既包含课堂提质、作业减负等新要求,也提出了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劳动教育、“家校社”携手等新任务。整个基础教育行业都在思考“干什么”和“怎么干”,探索直切当今教育要害的解决方案,但在方案设计与工作落地之间,我们也必须正视由此产生的压力与困境。以“5+2”课后延时服务为例,课后服务作为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既要让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又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既要让学生在参与阅读、艺体、社团等活动中“动”起来,充分挖掘和彰显天赋特长,又不能因在校时间过长而厌校厌学;既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送困难的问题,又不能因延时服务而对教师层层加码,使其成为所有责任和压力的“兜底者”。

  高师院校应为助力基础教育的专业成长贡献力量

  “双减”后,基础教育从业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时代需要千百万站在一线的“筑路者”,这是对基础教育的内在要求,亦是对高师院校的驱动。高师院校必须从使命担当意识出发,审视新时代的教育转型,放眼未来教育的理想图景,以这一视角挖掘和调动自身的资源优势,勇于承担,主动作为,为缓解基础教育的压力、助力基础教育的专业成长贡献力量。

  高师院校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当前,面对“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这一命题,基础教育管理者迫切需要厘清实践背后的逻辑,系统设计育人体系,精准攻坚。一线教师则需重新确立专业成长的方向,实现自身能力的变革,让工作落地。针对这些思考,应当释放高校师生和学术团队的力量,从问题导向出发,把经验传递、目标升级作为整体关切点,双方共同研判政策指引、未来需求、当前教学复杂性等改革议题的专业性走向,从而促发自觉和反思性实践,抬高基础教育发展新空间。

  “双减”如何减量不减质、保质又增效?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师资参与其中,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多部门合作需要各级政府之间有效协同,也有待于广泛的社会参与,如社区、校外教育机构、社团组织、文化机构、俱乐部等。在高师院校,不仅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师生,还有心理辅导、少儿心理研究等相关专业人士,其资质和专业性也有所保障。

  高师院校参与课后服务能够改善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高师院校参与课后服务,不仅能够改善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更有其他社会力量所不能兼备的优长——既能因教师来源多样化而实现多主体参与,提升课后服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也能因教师资格专业化而保障课后服务的学理性和系统性;还在人员数量方面具备突出优势,能够保障课后服务的稳定性和知识连续性。对于中小学校来说,高师院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相较于其他社会机构,更能兼具低成本、高质量、多样化、公益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课后服务内容设计的导向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师院校在这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师生能够将趣味实验带入中小学校园,文学、历史、思政学科的师生则能将文史知识、专题研究分享带进课堂,还可以协助中小学开展如生物模型展评大赛、理化知识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高校的图书馆、标本室、艺术展览、文艺演出、实验场所等,也可向中小学师生定期开放或邀请观摩。让知识告别内卷,让学生告别焦虑,让家长告别“鸡娃”,让学习不再受困于“囚徒困境”和“剧场效应”,把千姿百态的世界化作孩子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建立孩子与世界更为真实紧密的联结。

  高校师生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可收获鲜活经验,以优化高校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

  高师院校对基础教育的智力支撑和资源共享,并非单向的支持和高位的审视,也并非与本职工作的背离。高师院校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未来的教师,高校师生深入基础教育一线,与基础教育行业携手,以“双减”涉及的真实问题为支点,从深度体验中触及最真切的现实问题,收获最鲜活的一手经验,据此对当下师资素养的短板和未来社会需求的空白进行自我诊断和总结研判,由此可优化高校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这一“诊断—修订—研判—改进”的行动链条,能够帮助我们多触及案例,避免概念把玩,多直面问题,以防理论空转,从而保障高师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契合时代巨变的需求,以高品质的育人体系,培养有智识、敢担当的国家栋梁。

  “双减”政策下,扭转教育观念、重塑教育格局、建设教育生态的巨幕徐徐拉开,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教育高位引领的国家方向、世界趋势和文明必然。高师院校在这一关键时期的使命担当与作为,既能解眼前之渴——从人力补充与保障方面为中小学教师减轻压力和负担,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不断精进,实现“双减”任务落实情况的近期改善,又能巧蓄远水——看到新的时代命题对未来教师必备素养和基础职能的新要求,促进“双减”工作长远的可持续推进,把有长远意义的事情做扎实。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携手,成为“双减”的同盟军、资源库和能量源,建立多方教育主体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顺势而为,互信同行,是“双减”背景下消弭问题,应对压力,预防和减少负面效应,把长期利好之事落地、落实、落细的必由之路。(作者 韩巍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