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招生时间:专访中国政法大学MBA招生部主任孟令星
2021-12-17 16:52:5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消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挑战之下,核心竞争力值得深入探讨,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商学院作为培养高层次企业经营人才的摇篮,为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内企业管理做出了奠基石。为此国际在线推出“2022商学院招生时间项目展示”特别栏目,邀请全国各商学院招生负责人,解读2022商学院各项目简介、招生计划、项目特色,帮助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学院提供权威参考。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MBA招生部主任孟令星接受了国际在线教育频道专访。

商学院招生时间:专访中国政法大学MBA招生部主任孟令星_fororder_image_202112171650

中国政法大学MBA招生部主任孟令星

  培养稳健远行的企业家

  孟令星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很多高校有MBA这个项目,从全国MBA项目的发展来看,竞争和培养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

  中国政法大学在突出办学特色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品牌优势和特色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观。

  中国政法大学MBA始终把培养稳健远行的企业家作为核心价值观。孟令星表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是中国最好的法商融合性商学院,因为法大商学院的每一个管理理念都充分融合了法律思维与风险意识,目标就是要培养有政治觉悟,法律意识,商业思维,管理能力,稳健远行的企业家。

  师资优势、平台优势、校友资源优势

  孟令星介绍,政法大学MBA项目总共有三大资源优势。

  师资优势

  中国政法大学是以法商融合为特色,要培养成为法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在当今社会中,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最具社会竞争力的一种人才。学院的师资也是法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比如政法大学的刘继鹏教授。不仅是证券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也是国务院国资委的专家法律顾问,同时也担任了十几年的公司董事长,主持了300多家公司上市,不论是在商业理论、商业实践方面,还是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方面,真正做到了法与商的有机融合。

  平台优势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组建了在国范围内非常高端豪华的理事会阵容,政法大学MBA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在实践领域上组建了政法大学商学院的理事会,在全中国范围内选拔了实践领域上特别有经验的专家来担任理事会。比如会长孔丹理事长,原中信集团的董事长;原中建材集团的董事长宋志平,万达集团王健林,海尔集团张瑞敏等等。这些都是政法大学理事会成员理事。他们已经在商业实践中打拼了多年,积累了非常深厚的经验,他们来指导培养MBA的实践工作,这是政法大学的一个平台资源优势。

  校友资源优势

  政法大学的校友资源和全中国所有高校的校友资源都有区别。政法大学建校70年以来,为全社会输送大概30万个人才,这30万个人90%集中在政府机关、司法机关、金融领域和商业领域,这是政法大学校友资源最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拥有政治觉悟能力、法律意识能力、商业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

  孟令星谈到政法大学MBA培养学生四种能力,政治觉悟能力,法律意识能力,商业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

  课程和实践设置都是围绕培养学生这四种能力而展开的。很多同学对商业思维和管理能力比较熟悉,因为MBA是把经济学和管理学放在首要位置。政治觉悟和法律意识是中国政法大学MBA独有的。

  政治觉悟

  中国目前和未来的营商环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有特色。中国的营商环境和政治格局、政治形态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等联系的都非常紧密,所以对于将来不管是想要开创一家企业,还是管理一家企业,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大政治格局,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都非常有益。在这个领域上,中国政法大学具备与生俱来的优势。

  法律意识

  不管将来是开创一家企业,还是管理一家企业,都需要有一些法律知识。政法大学MBA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经营和管理企业所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筛选与法大MBA核心价值观一致的考生

  孟令星表示政法大学在筛选目标考生上,和其他高校有明显的区别的,这个也是源于政法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稳健远行的私有企业家。在选拔考生时,更加看重考生持续学习的状态和精神。考生的价值观是否与政法大学的价值观相一致。因为政法大学要培养稳健远行的企业家。如果考生不具备持续学习和持续努力的精神,以后也很难做稳健远行的企业家。

  政法MBA要培养的并不是中国首富,而要培养稳健远行的企业家。政法大学MBA希望学生以后能够在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上踏踏实实干几十年。学校并不看中考生的第一学历、年龄以及现在的成就。所以说符合了这两个条件,基本上符合学校的筛选标准。(图文/杨钧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