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了丨王晓京:多元化的未来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2021-09-13 10:11:5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信息:教育全球化的到来,使得国际教育间的合作、互动逐渐增强,具备世界共性的教育样式在国内普及推广,教育的深度与维度逐渐增加。随着中国加速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国际教育需求的日趋旺盛,一些具备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次《校长来了》系列采访,邀请到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校长王晓京,就国际教育未来发展发表自己的观点。

校长来了丨王晓京:多元化的未来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王晓京,北京教育考试院中高考试卷研究与评价专家组成员、北京物理学会理事、北京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教育考试院华约、北约(清华、北大为首的自主招生联盟)自主招生物理学科阅卷总负责人、原东城教师研修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启航杯”教学比赛评委、教科出版社兼职编辑、参与新课程人教社物理初中教材的编写工作、曾受教育部派遣作为援外专家五年。

  辛勤耕耘桃李梦 三十余载尽芳菲

  王晓京的教育经历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母校以教师的身份教学生怎么学习;在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负责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通过教学视导和命题来提升一个区的物理教学质量,指导老师怎么教学。教育生涯中“教-学”,“教-教”这两块他所参与时间基本是一半一半。

  王晓京表示,以前很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是怀念,特别是一些读过的书和一些教育前辈的话语,当时只觉得他们是权威理所应当正确,而现在自己有了30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再回顾这些话语就有了更深的体会。例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常看常新,结合这几十年间不断融入中国的各类国际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去观察,就会发现教育有些本质性的东西是不会变化的。

  在王晓京刚成为老师的时候有一位老前辈说过:“课堂教学最高境界,就是把生课讲熟了,还能把熟课当成生课讲;把抽象的内容讲具体了,还能把具体的内容讲抽象;把难的课讲容易了,还能把容易的课讲出难度。”这段话融合了教育态度、教育技巧和教育理念,当时听到的时候觉得是大白话,多年实践下来才知道真的有深度。

校长来了丨王晓京:多元化的未来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在王晓京负责命题时也曾被前辈提点过:“命题工作就两个重点:简单要简单得有味道,难要难得有道理。”这个道理让人深以为然,不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都有自己的评估系统和最终的监测指标,这一套东西不论难易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在设计时就抱有对学生素养提升的一种真诚期待。这种评估可以是命题考试,也可以是完成一个项目和任务。但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估能不能切近所学内容的核心能力要求和内在的美感;能不能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帮助孩子获得成长、发展自身。一味重视以淘汰为目的的繁难偏怪的题目,或者刻意降低难度的“快乐教育”,都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他在教书、命题乃至于现在负责教师培训、指导等工作时会反复体会这些很有味道的话语并融合到实践工作中。“我工作经历中最难忘的就是这些帮助我确立初心的谆谆教诲,是这些让我一直以来都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也让我自己保持着学习的态度,不断接受新的事物。”王晓京在采访时这样说到。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王晓京来到新府学后也在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将他的教育经历和理念与新府学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王晓京说“我看过的、思考过的、希望去改变的很多东西,和新府学的校训、文化以及团队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所以我愿意融入新府学,去实践真正好的教育理念。”这种价值观上的一致性是他最终选择新府学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中西通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不仅仅是做一个美式课堂或者英式课堂的事。当然,如果只是全盘模仿别人的理念、逻辑和做法是容易的,但这样做就失去了一个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走出去,回得来”是新府学创立者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王晓京很认同,也深知其中的难度。所以,他选择加入这里,和新府学一起去面对苦难和挫折,体验成功的喜悦。

校长来了丨王晓京:多元化的未来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关于学校未来的规划,王晓京则表示希望能建立起和数学+对应的“语文+”,以大语文为目标培养孩子整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现在中学的作文要求比较低,无法真正引导孩子们在语言能力上的成长。而语言本身就是思维的工具,他觉得“中西通才”中的“中”就是基于大语文的东方思维、文化和人文传统,而“西”就是基于数学+的西方思维、逻辑和理性中心主义。希望“语文+”的建立与“数学+”互相配合,帮助学生在更高的角度实现中西通才,内化把握东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根本上让孩子终生受益。

  言传身教 发挥老师积极性 引导学生立德树人

  王晓京表示,好的教育就是在一个有意义的具体情景下,老师用一个很高的视点帮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并引导他们走得好、走得正。老师不是一个训斥者,不能一味地指指点点,不能始终端着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老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始终站在学生身边,伸手护着孩子,用眼光引导孩子看向远方。这样的教育对老师是一个高要求、是一种挑战。

  老师需要不断地去观察孩子的发展,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去把握孩子自然生发出来的那些契机和关键点。在情景中帮助孩子去体验那些刻骨铭心的事物,并让他们超越这些情景将自己的生命与一些更加伟大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切,这就是现代教育必须完成的使命。

  学生的主动性是学习发生的重要基础

  学习是一个主动整合构建的过程,过程中是一定存在阻力。不可能存在躺着学习、或者不需要努力去克服阻力就能学到高深东西的学习方法。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获得快乐,但是学习的过程不能和快乐直接划等号。所以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能动性去克服阻力,更快地从更深层次获得快乐,建立起良好的正反馈。对于现代学习来说,责备是无效的,没有方法的夸奖其实也是无效的,因为现代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一切寻求直接效果的方法是难以持续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内化、评估、反思等一系列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学生一定有着对应的学习行为,教师和学校要做的就是注意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整套完整的学习行为养成后,就能帮助孩子在接触新知识时快速越过阻力区,获得第一次成功的喜悦,然后后续不断的深入挖掘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正反馈就能让孩子获得主动性和内驱力。

校长来了丨王晓京:多元化的未来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父母、老师单纯的夸奖在一开始确实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孩子没能实质性地越过阻力区,那么他最终会发现所有的夸奖都是“廉价”的,他会气馁并对夸奖表现出免疫。

  因为孩子和家长按照过去的方法学习,没有注意到更难的课程内容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行支持,所以很快孩子就不再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了,无论家长怎么要求和鼓励他都走不出去,在泥淖里越陷越深。家长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小学3年级、初中2年级、高中1年级最容易出现)

  所以,学习行为和习惯的甄别、培养、整合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它能帮助孩子从学习中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快乐。而这一系列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又是漫长和持续的,在不同的阶段都需要耐心去坚持。

 打造完善教育体系 成就每一位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可以走种种捷径,三步五步直接抵达目的地,但这样会让错过真正重要的事情——那一路上的风景。教育、学习乃至于成长,都是不能着急的,需要用自己的脚迈过障碍才能真正体会行走的乐趣,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光。分数也好,好学校的录取证书也好,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伟大美好的世界,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其中的精彩纷呈才是旅途的意义。

  学校则需考虑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和家长去解决分数的问题,但是学生自己不能把分数当做一切。考试也罢,分数也罢,不过是一类问题而已,学生需要去掌握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更高层次的能力,回过头来解决考试这个小问题自然也就易如反掌了。

  所以,学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始终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的神奇时那种雀跃和难忘,虽然不知道未来自己干什么,但那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热爱的事情。

  学校和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呵护学生对学习最初的火苗,这火苗一旦熄灭再要点燃就很困难。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可以是激情的、粗略的,不宜定得太具体细致或者过于功利。但学校在引导学生这方面就一定要细致、细致、再细致。

  “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整体教学框架下,通过评估体系和对学生能力的分级评价系统来帮助我们将教学目标、能力提升、综合评价统一到一个基调,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并不断引导他去确立更有意义、更有成长性的目标。我们要建立的评估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诊断性的、支持性的评估体系,而不是一个淘汰性的、指责性的评估体系,这些东西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档案,来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王晓京表示这个教师培训体系和学生评估体系就是他接下来几年的主要工作目标。

  多元化的未来 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课堂互动是社会的缩影,其外在的环境不断变化,但是内在的教育理念却始终如一。国际教育中有很多家长都耳熟能详的课程体系,有各种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鲜名词和理论模型。但教育这一领域背后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几十年来变化并不大,支持这些理念的教育哲学更是上百年几乎没有改变。变化更多的是外部环境、时代需求、社会认知和人心。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成熟理性的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与时俱进,也要坚守初心。

校长来了丨王晓京:多元化的未来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基于此,王晓京认为国际教育绝不是引进一些国际课程、国际评价体系的教育,更不是只为了出国留学的教育。国际教育是我们主动改变自身的一些教育模式,去培养适合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它是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它是积极的拥抱变化,而不是无奈的抽身退后;它是傲视寰宇的眼界,而不是顾影自怜的悲切。

  我们的未来是全世界合作、交流的未来,也是一个更加多元的未来。这个未来一定不会单纯由英语国家、西方世界主导,它会更加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所以也需要我们的学生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本位,去面向世界、心怀天下。

  国际教育绝对不是为西方世界培养优秀的二等公民,而是要培养真正的双向人才、未来的主人。学生是这个教育过程的主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选择的主体,充分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本位,理解并认同其它文化中优秀的、最好的那些部分,然后学贯中西做出属于他们的、属于未来的选择。

校长来了丨王晓京:多元化的未来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王晓京说到:“立足于民族文化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情。不能用国外的文化来取代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一个装饰用的符号拿出来做堆砌和陈列。国外优秀的课程体系会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对学生可能性的期待,这些能力植根于他们的文化传统之中。那么我们也可以把中国文化从文字、习俗、历史中提取出真正的核心和要素,旗帜鲜明地宣扬并建立起抵达的路径。两者结合,共同追求,才是真正的中西合璧,古今通才。”(图/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 文/梁丽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