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31所高校之一。
兰州大学始终追求卓越,办学成果卓著,培养的毕业生中,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数量均居全国高校前列。近20年来,有20余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居全国高校前八位;有109名校友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居全国高校前八位;有60名校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居全国高校前十位。
兰州大学现有103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27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及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170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1年招生政策:
1.计划招收本科生4950名
兰州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本科生4950名(含港澳台联招)
2.材料与能源学院首次招生 另新增三个专业
兰州大学为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材料科学,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形成学校未来工科发展的全新增长点,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成立材料与能源学院,并于2021年首次招收本科生,招生专业为材料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功能材料)。
此外,兰州大学新增应用物理学(原子核物理方向基地班)、应用化学(放射化学方向基地班)、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招生。
考生报考相关注意事项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只录取填报该专业的考生,不进行调剂,入校后不允许调整专业。艺术类专业不允许调整到非艺术类专业,外语保送生不允许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这些招生类型仅仅是对调整专业有限制,但是与其他学生一样拥有各种选修、辅修(含二学位)的机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学、艺术类、外语类保送生拥有同样的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
(2)考生务必对个人身体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真实呈现,尤其是心脏、四肢、色觉、味觉、听觉等高考体检项目的检查,务必注意查阅对照教育部、原卫生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高考体检指导意见,身体条件不符合相关专业录取要求的,务必避开受限专业;否则,可能因身体原因导致录取时被退档或入学后被退学。
(3)艺术类考生务必认真阅读《兰州大学202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符合相关专业统考成绩和文化课成绩要求的才可能被录取,同时还要对照查看所在省级招考部门公布的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尤其是器乐类考生务必对照招收的乐器种类方向,乐器种类相符的才可能被录取。
(4)报考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的考生在注意身体条件和报考资格是否相符外,也要了解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专业未来就业去向要求和相关约束条件,避免盲目报考。
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兰州大学70%以上的专业采取专业大类招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后,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共计200余门,从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和思维训练与科研方法五个维度满足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兴趣探索和发展需求。
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跨学科课程,通过不同学科专业内容的共融、联动和互补,实现跨学科贯通知识的整合,持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持续提升学生解决综合问题、复杂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各专业均制定双学位和辅修教学计划,在校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学生达到相应的培养要求后,即可获得兰州大学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认定。
学生就业机会广泛
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培养模式为兰州大学毕业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加上跨专业、跨学科辅修课程模块化设计,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缘结构,丰富了知识体系,为学生从事符合自己兴趣和志向的专业研究和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大可能,为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拓宽了渠道。(图/兰州大学 文/梁丽娜)
学校官网:http://zsb.lzu.edu.cn
咨询热线(本科):(0931)8912116、(0931)5196678
官方微信:兰州大学本科招生
邮箱:E-mail:zsb@lzu.edu.cn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