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逼孩子努力, 不如给孩子自制力

分享到:

你觉得决定一个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千万个妈妈有千万个不同的答案。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家庭教育:逼孩子努力, 不如给孩子自制力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歇尔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邀请了许多四岁的孩子参与这个实验。开始时,他告诉孩子们,“这里有颗棉花糖,我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等我回来时,如果棉花糖还没有被你吃掉,我就会再给孩子一块作为奖励。”

当教授离开房间以后结果怎样呢, 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最后还是把棉花糖吃了。有趣的是,1/3的孩子并没有吃掉棉花糖,他们有些闭上眼睛等了十五分钟,有些不停地闻甚至舔上一口,有些通过玩裤子,玩手指,唱歌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的确,这段时间对于这些孩子是难熬的。

14年后,他找到了当年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后续调查,他发现当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竞争力”,更强的体魄,高考成绩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许多分。

至此,他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就是自控力,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重要关键。

“我的孩子真不懂事,放学回来都要玩游戏,叫他先做完作业再玩就是不听,天天都是很晚才睡觉。”

“每个月初我会给孩子二十块钱零花钱,没几天就花完了,月底老是问我再要一些买零食,说小伙伴们都吃就他不吃不好。娇娇妈,你说我是给还是不给。”

这些问题都是妈妈们问的典型问题,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孩子的自控能力。

家庭教育:逼孩子努力, 不如给孩子自制力

其实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怎么培养呢?

回到延迟满足的定义: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放弃眼前的诱惑。

为什么孩子会把棉花糖吃掉?无非这两点:

1.对未来的目标期待不大。

后来,罗彻斯特大学教授 Celeste Kidd重新做了这个实验。在引入“棉花糖”实验之前,她将孩子分成A、B两组,“你们可以现在用这些旧的蜡笔,或者稍等一下,待会叔叔去拿一些全新的更加漂亮的蜡笔给你们用”。十分钟后,A组的那个成人拿着全新的蜡笔回来了;而B组的成人空手回来,和孩子们道歉,说,“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蜡笔了。”

经过这次“热身”后, Kidd开始引入了“棉花糖”实验。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组(也就是成人兑现承诺的那组)的孩子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B组的孩子高出四倍。

“写完作业,你就可以玩游戏了。”

“快点,吃完这碗饭,妈妈就带你去超市买糖果。”

“别玩了,听话,现在去睡觉,妈妈周末带你去公园玩。”

这是我们经常对孩子的许诺,可惜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乖乖听话了,可是我们也许太忙了,就会把这些随口许诺忘记了,并且以为孩子小,没记性的,不影响的。

其实孩子记得的,而且记得很清楚。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先写作业的时候时,孩子第一时间就要先玩游戏;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先吃糖果;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去睡觉的时候,他们的要求是多玩一会。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给他们的口头承诺都没有兑现,孩子慢慢就明白那只是说说而已,“忍耐一会就能多吃一个棉花糖,那是骗人的。”

而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很多时候我们随口的许诺,无非是为了自己方便,写作业,吃饭,睡觉这些问题本来我们应该去思考和耐心的引导。但我们却从未真正想过要从源头解决问题,而是想用一句轻易的许诺来蒙混过关,要知道,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狼来了”的故事说多了也就不奏效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对孩子做出的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兑现。当孩子又出现任性淘气的现象,我们又想“哄骗一下”饮鸩止渴时。请千万三思,这样的许诺,虽然似乎“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但从长远损害了孩子成功的能力,值得我们去做吗?

2.对眼前的诱惑难以拒绝。

其实成年后我们所面对的诱惑,又未尝不是这样呢?自控力缺乏的我们对于生活的危害随处可见,没法抵御美食的诱惑暴饮暴食,眷恋沙发上的舒适而疏于运动,惊喜于淘宝的打折而过度消费。我们都知道我们应该这样,可现实中我们往往选择那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另一个教授William认为15分钟对于孩子来说太长,于是也把“棉花糖”实验改了一下:在做实验的时候他陪在孩子身边,每隔几分钟就鼓励一下孩子,“差不多了,还有5分钟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了,加油,你做得到的。”实验结果出来的时候,通过测试的比例要远远高于1/3。

家庭教育:逼孩子努力, 不如给孩子自制力

我们实在是太喜欢“挑剔”了,即使已经做得足够好,也要在满意的成绩上挑点瑕疵。

“考95分不算好,你看别人能考100分。”

“学这首曲子竟然学了两个月,你看看别人,才一个月就能弹了。”

也许是不知道怎么鼓励孩子,也许是习惯这样表达,当随口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勉励孩子的方式,有比较才有进步,他们会向“100分”、“别人”看齐。

如果你像那个教授那样说,用鼓励去替代挑剔。“很努力哦,95分,比上次进步了不少,下次争取96分。”那么相信孩子听到后会为长远的目标继续努力的。

家庭教育:逼孩子努力, 不如给孩子自制力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自制力呢?

1.帮助孩子理解各种活动的目的,使孩子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动。比如好好学习,这是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准备,不好好学习,会一事无成。

2.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儿童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的替代性学习可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榜样的行为受到赞扬,儿童就会学习该行为,反之,则拒绝。

3.从生活小事着手。要求孩子定时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标只要是正确的,就鼓励孩子坚持从头做到底,决不半途而废。

4.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遵守规定的纪律和制度,必须控制自己,不做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事。抗拒种种诱惑,需要一定的意志力。

5.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要充分注意鼓励、表扬、批评、责备等强化措施的灵活运用。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网新华网教育新华网教育人民网教育人民网教育央视网央视网央广网教育央广网教育中国网教育中国网教育光明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15162912光明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青年网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半月谈_fororder_QQ截图20200109112942半月谈中国科技网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356中国科技网中工网教育_fororder_QQ截图20190726164613中工网教育